自动化(080801)
一、办学脉络与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隶属于工学学科下的控制类,是以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又紧密关联数学、物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力电子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就业前景特别广泛,并且是社会急需的工科专业。
我校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1958年建校以来就开展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现在该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且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专业建设成效还有:2004年获批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7年《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电子技术》获安徽省精品课程。2008年《电气与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荣获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16年获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安徽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自动化专业专注于整合各类控制策略、传感测量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和自动化装置,致力于设计和构建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系统,以实现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复杂系统的高效监测、精确调控和智能决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涵盖了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等众多行业领域。
“自动化是工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正如自动化领域的先驱者们所指出的那样,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有力支撑。自动化专业不仅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更是每个时代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信息时代,自动化引领”,我国工程院的杰出院士强调,深化和推进自动化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是掌握现代信息科技命脉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4.0战略的快速实施与深化,对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系统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追求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自动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同时也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我校自动化专业拥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最美教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宝钢优秀奖教金获得者1人。安徽高校杰出青年1人,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1人。自动化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
本专业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主持各类教学、科研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位于学院前列。
本专业师资队伍超过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学位,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本专业的教师不仅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还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为学生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参与科研实践的宝贵机会。
三、实验条件和实习基地
本专业配备了一流的实验教学资源,涵盖过程控制实验室、西门子先进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平台、微机原理实践基地、模拟电子创新实验室等多样化实验场所。此外,学校还设有金工技能实训中心、物理研究实验中心等实验教学基地。这些丰富的实验室及实验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课程实验与工程实践的理想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激发创新思维。通过这些先进的实验教学基地,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和设备,开展实践操作与创新探索,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科研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本专业积极与业界企业如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天康(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建设了专业化的实习实训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本专业每年均安排学生前往这些基地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这些宝贵的实习经历,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对行业的深入洞察,还能与业界专家建立联系,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大有裨益的人脉和行业网络。
四、培养目标与创新能力
(一)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满足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本专业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色为导向,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将在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机器人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系统设计、运维管理以及企业创新等工作,服务于制造业、能源、交通、环保等多个行业。他们将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成为具备创新创造能力的自动化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计划学制:四年。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仿真、电力电子技术、PLC原理及应用A、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A,过程控制系统。
本专业需修满的学分:通识教育类课程45学分,学科大类平台课程27.5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43.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9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
授予学位条件:在学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创新能力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搭建平台,精心指导,组队参赛,锻炼能力,提升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智能车设计竞赛、西门子自动化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顶尖的A+类和A类专业相关赛事,彰显育人成效。
近5年,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本专业学生荣获了全国智能车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以及多项省级奖项。本专业的教师还积极指导学生申请并成功获批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机会和科研平台。
五、就业去向和考研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实践创新能力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主要就业去向集中在长三角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等,主要就业单位为人工智能驱动自动化公司、现代化工业企业、自动化研究所和设计院、电力电网公司等,主要工作岗位为企业研发、技术支持及管理工作等。
本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品学兼优和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获得研究生免试推荐读研的机会。本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在30%左右,比例逐年稳步上升,许多同学考取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更高层次的知名高校。